中華化工網訊:四川銀邦硅業有限責任公司通過艱苦努力,探索出一條規模化、連續化高值利用多晶硅副產物四氯化硅的有效途徑,建成了國內第一條連續、封閉、節能、高效的塔式化學法處理四氯化硅中試生產線。這項成果上周通過四川省科技成果鑒定。公司負責人牟浩斌昨天透露,企業眼下正在籌劃5萬噸級產業化項目。
牟浩斌介紹,塔式化學法處理多晶硅副產物四氯化硅中試項目年處理能力可達到4500噸,一舉突破了國內一直無法連續生產99.9%以上高純有機硅中間體的工藝技術難題。該項目已通過國家、省、市相關部門的聯合驗收。產品檢測結果顯示,純度≥99.997%,殘留酸值小于0.007‰,與德國、美國、日本企業的同類產品指標相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國內處理四氯化硅的方法主要是氫化法和燃燒法,但處理量較小,大部分四氯化硅都外排到社會上通過水解處理,副產大量的低質量沉淀法白炭黑對環境存在較大的潛在危害。該公司開發的化學法處理技術是將四氯化硅和低級脂肪醇在一定的工藝條件下反應,制得高純有機硅中間體-烷氧基硅烷產品。
新技術有三大突出亮點:一是與其他技術的釜式間歇性反應不同,銀邦硅業采用連續封閉的塔式化學法處理,大大減少了處理過程中的污染性氣體;二是反應后采用精餾方式提純,產品純度大大提高,從99.5%提升至99.9%以上;三是使用連續塔式反應,保證了反應的連續穩定。
據悉,銀邦硅業將在4月啟動二期萬噸級產業化裝置建設,包括3萬噸/年有機硅中間體項目,設計年處理多晶硅副產物4.2萬噸,年產烷氧基硅烷4萬噸、31%的工業鹽酸8.5萬噸擴建項目,并以高純烷氧基硅烷為原料,生產特種硅油、有機硅化學品及其它下游產品3萬噸。二期產業化項目建成后,樂山當地多晶硅企業的副產物將實現高端化、資源化利用。